首页<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周育辉:吃穿用很简朴 做公益很大方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08-22 08:09

  【人物名片】

  周育辉,1956年生人,厦门集美区灌口镇人,现为灌口个体协会会长,2001年被授予厦门市文明市民称号,2016年入选由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组织评选的“福建好人榜”,他曾获评2018年福建省第5届道德模范。

周育辉(左)手握“第五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奖牌与许志煌合影。(记者 柯恺筠摄)

  “你也采访下他们,这都是我们灌口镇个体劳动者协会(以下简称“个协”)的优秀后辈。”日前,记者来到周育辉位于集美灌口的家中,一进门家中很热闹,大厅里坐着三名来与周育辉泡茶聊天的好友。得知记者要来,他特意让几人留下,希望其他好友的善举也能通过报道得到社会的肯定。这就是周育辉,总是先考虑他人,做好事不计回报。

  2018年,周育辉因26年苦心寻找还债人的事迹,被评选为第五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其实,他还有很多“头衔”——集美区食品餐饮行业自律协会会长、灌口教育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灌口文联副主席、灌口个体协会会长、灌口小吃协会会长等,这些工作都是义务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有时还得自掏腰包。

  因而,周育辉自嘲:“我是个不大会赚钱的个体户,其实本来当不上个协会长的,只是因为受大家信任。”

  不图回报 

  资助学生读书 请求学生毕业后不再来往 

  7月以来,周育辉忙着整理灌口教育发展促进会的相关资料,计划在教师节前对全镇优秀教师和校长进行奖励。他还收集贫困学生资料,计划开展贫困助学。

  “你资助过多少个贫困生?”“我从没数过,应该挺多。”“资助的孩子现在都在哪?”“我不知道。”周育辉看似对资助的学生毫不了解,其实他心里有这样一杆秤。他对做善事的理解是,不图回报。因为担心获助学生有心理负担,周育辉有这样一个习惯,当被捐助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便主动提出不再与之来往。

  周育辉回忆,一位经他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并当上医生的学生,曾回到灌口感谢他,他请学生吃过饭后,提出不再联系。在饭桌上,这位学生流下眼泪。周育辉告诉记者,“我对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便是将来有能力,也像我一样反哺社会。”令周育辉欣慰的是,据他所知,经他资助后顺利毕业的不少学生,也走上了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道路。

  除了资助学生,自1997年起,周育辉发动组建了灌口个协义务巡逻队、市场巡逻队,灌口个协拥军服务队,从2000年开始,经常开展拥军服务工作和慰问贫困人员。

  但其实,周育辉家境并不富裕,自从他专注公益事业后,他经营的两个店铺都交由妻子打理,家里的吃穿用都很简朴。“她支持我做公益,家里的大小事都由她来管。”周育辉看着身旁的妻子杜宝羡。杜宝羡摆摆手说:“我也不管他的。”虽然嘴上这么说,她却为丈夫热心公益感到高兴,今年1月,在灌口镇“军警民共建”活动中,杜宝羡提前半个月就忙前忙后。

  甘为人梯 

  帮助身边人 推动成立乡厨合作社 

  在灌口镇个协中,有不少是经营小吃美食的。周育辉成为灌口小吃协会会长后,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还组织成立了集美区食品餐饮行业自律协会。2018年底,在周育辉的帮助下,灌口个协的成员许志煌成立了集美区乡厨合作社。

  “我跟会长提了这个想法,他马上支持,说公众食品安全很重要。”许志煌回忆,合作社成立前期,近一年时间他与周育辉到处调研。在集美区灌口镇,群众遇上红白喜事都会聘请乡厨操办,然而大多乡厨是祖传厨艺,极少经过正规培训,多为无证上岗、素质不一。

  周育辉凭借多年组织灌口小吃协会的经验和人脉,不断劝说乡厨、打通渠道,助力乡厨合作社的发展。如今,集美区乡厨合作社已有150余家合作对象。周育辉也慢慢退居二线,更多让年轻人参与。

  “疫情期间,志煌做的乡厨合作社帮助了13000多名员工解决伙食问题。”周育辉骄傲地向记者夸奖许志煌。

  除了做集美区乡厨合作社背后的支持者,周育辉无私地帮助了许多“身边人”,灌口个协的另一名成员庄林就是一个例子。庄林是一名退役军人,来自安徽的他,1999年他初到灌口做个体户小吃店,本以为外地人在灌口做生意,一定是难上加难。令他意外而感恩的是,当时作为个协会长的周育辉特别关心他,甚至对他倾囊相授,教他如何做生意。

  如今,庄林事业有成,还取得了不少荣誉。这些荣誉在庄林看来,都是因为当初他刚到灌口时,周育辉不排外,做他的引路人,为他助力铺垫下的成果。(厦门日报记者 柯恺筠)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