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新闻

厦门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民合力建设富美家园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10-21 07:41

  双拥花开别样红,鹭江鱼水情愈浓。厦门,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历史上曾涌现出“英雄小八路”“支前七大娘”“前沿十姐妹”和“海上猛虎艇”“鼓浪屿好八连”等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10月20日上午在京举行,厦门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2016年9月22日,厦门市民和高校学生自发组团前来欢送参与“莫兰蒂”灾后重建的武警官兵。图/厦门市双拥共建办提供

  厦门地处改革开放和军事斗争准备“两个前沿”,是一座涌动着爱国拥军热潮的英雄城市,传颂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赞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就大力倡导推行军民双拥共建,对双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部队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得到了全市军民的衷心拥护,为我市双拥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厦门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习总书记留下的双拥好传统也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发挥双拥工作政治优势,军地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务,把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双拥创模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自1991年,厦门被命名为首批10个“全国双拥模范城”之一以来,在此后历次命名表彰中无一缺席这一重大国家级荣誉。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我市军地共同巩固深化军政军民团结的智慧和力量。长期以来,军地双方通过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党政军领导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双拥工作,凝聚军地合力,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坚持开展党政领导过“军事日”、部队领导过“经济日”等活动。把“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写入“厦门精神”,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写入《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构建起了组织领导、骨干队伍、教育内容等国防教育“五个体系”,使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深入军心民心。

  2016年以来,厦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富国强军、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拓展双拥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培育双拥品牌,不断巩固好发展好军政军民关系,推进新时代厦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中共厦门市委和第73集团军党委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并在全市推广开展“军地党组织联学共建活动”,首批36个市、区、镇(街)党委(党组)、38个村(居)党组织与辖区部队结对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取得可喜成果。

  共谋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拥军惠军力度

  制度设计是厦门市巩固深化军政军民团结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为了使双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厦门市着力加强双拥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湖里区为秋季退役士兵提供“一站式服务”。图/湖里区双拥办提供

  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把支持驻厦部队全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为部队排忧解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涉及地方支持的军队建设重大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为部队提供智力科技支持纳入“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机关效能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帮助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有效解决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等问题。一是制定出台了《厦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具体规定》《厦门市贯彻实施军人随军家属和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实行“功绩量化、依序择岗”“五公开一监督”等“阳光安置”做法,建立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等制度。每年厦门接收的军转干部占全省1/3。二是多措并举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问题。落实随军家属自主创业扶持奖励、报考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加分照顾。按照“身份对等、单位性质和专业岗位相近”原则,从2016年到2020年,厦门共安置482名随军家属就业上岗、3名烈属进事业单位工作。三是教育拥军工作深入扎实。我市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按照“就近便利、同等优先、特殊人员加分、双军人照顾”原则,保障调防移防和新组建部队军人子女入托入学。近年来,协调安排军人子女入(转)学400余人,2019年在校军人子女共1615人。近4年来,共有231名军人子女获得成绩加分、优先录取照顾。

  军地联动: 部队拥政爱民支持地方建设

  1999年台风“丹恩”正面袭击厦门,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来袭,救灾抢险中最让市民们感动的人,就是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在狂风暴雨中,道路积水、大树倒伏、电线垂落……一个个冲锋在前、着手抢险和城市恢复工作的坚毅身影,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从集美区征集入伍的大学生新兵整装待发。图/集美区双拥办提供

  驻厦部队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抢险救灾中,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经济特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第73集团军、厦门警备区定点帮扶厦门7个乡村、5所中小学,设立1个植树区。各部队为希望工程捐款16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0多名。

  长期以来,驻厦部队积极参与厦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组织开展军民共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暖心工程”“希望工程”等十项工程;支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军警民联防共建,在创建“平安厦门”“平安海域”上彰显大作为。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严防境外疫情从我市沿海输入的第一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厦门警备区、厦门海警局、31614部队与厦门公安建立联防联控和联勤协作机制,先后妥善处置了多起重点关注船舶来靠我市的敏感事件及海上突发事件,实现海上非法入境人员“零上岸”、境外疫情海上非法渠道“零输入”。

驻同安区32228部队依托军队医疗资源,为驻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图/同安区双拥办提供

  驻厦部队用真情和汗水回报第二故乡、支持地方发展,厦门也不遗余力为子弟兵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强军建设。近年来,全市600余对军民共建单位85%以上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

  今年以来,厦门市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部队安排大批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等省市领导两次看望慰问来厦疗养的援鄂军队医护人员,赠送一批慰问品和纪念品,表达对援鄂抗疫军队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做好援鄂陆军医护人员及家属近400人来厦疗养保障工作。

  鱼水情深:“双拥在基层”不断深化

  曾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思明区曾厝垵的纪不池老大娘拥军长达半个世纪,人称“拥军好大妈”;湖里区坤驰出租车公司党总支书记、年逾八旬的叶福伟同志,三十六年如一日为部队送温暖,人称“拥军董事长”“编外军需官”……

 

“鼓浪屿好八连”官兵在周末节假日为游客送上免费茶水。图/思明区双拥办提供

驻厦海军某护卫舰支队与驻地企业“联姻”,双方党支部共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图/记者 蔡镇金

  社会化拥军是厦门双拥工作的延伸补充和特色品牌。近年来,厦门市不断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拥军模范个人,以及湖里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合唱团等一批拥军社会组织。2016年成立的厦门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我市社会化拥军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会成立以来,着力打造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教育拥军品牌。先后配合部队奖励表彰120多名训练标兵,奖励基金超过100万元,鼓励官兵献身国防、科技练兵。

  文艺进军营,演出送温暖。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等文艺团体发挥文艺院团优势,长年走进部队开展演出,为部队官兵带去多姿多彩的艺术熏陶,积极协助部队开展文化建设。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社会化拥军在我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厂、社区蔚然成风。(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