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

厦港街道:近邻更亲近 共建幸福城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11-27 07:16

  孔子曰:“绘事后素。”在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对于一个街区而言,文明就是它的底色。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具有不可小觑的巨大力量。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规范文明行为,从细节做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明习惯”带给厦港的改变就如同微风一般。

  善海拾贝,见贤思齐。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厦港人举手投足符合文明规范,不断积累文明的厚度和道德的高度,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思明习惯”。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走在厦港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思明习惯”带来的良性循环。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吕永辉带队对厦港街道进行实地督导。

  如今,在厦港街道,我们欣喜地发现,街坊邻居矛盾纠纷少了,邻里更和谐了;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路口自觉礼让,停车有序归位,交通更文明了;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踩踏草坪绿地,见面时使用文明用语,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德,购物、乘车自觉排队……文明出行、遵规守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讲卫生、有礼貌、重道德蔚然成风。

  在文明创城中,日积月累的思明好习惯已在厦港人血脉中流淌。始于初心、基于修身、成于坚守,未来,厦港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仍将不断开拓进取,让文明这一街区最美的底色永不褪色。

  街区干净了 烟头不见了

  79岁的张金陵老人是一名厦港老居民。退休前,他曾是第二海洋渔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远洋轮工作时,他曾担任水手长,去过很多个国家,新加坡的城市整洁度让他最为叹服。而厦港的华丽转身,他也大力点赞。

  张金陵:每天上午6点多,我都会准时起床,漫步环绕厦港。中途,我都在成功大道桥下市民健身公园边上的吸烟亭休息一会儿,欣赏日出之时的厦港。这个吸烟亭也是我和几个老伙伴乘凉、锻炼和聊天的好去处。有了这个吸烟亭,居民也不会再随意丢弃烟头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街区环境也改善了很多。

  措施:2019年12月,在考虑到居民实际需求后,成功大道桥下市民健身公园首次设立了吸烟亭。如今,单单是福海社区就有华侨博物院公交车站、成功大道旁BRT车站、民族路公交车站等4个吸烟点。

  垃圾分一分 厦港美十分

  居住在沙坡尾片区的欧潮洋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到小区内垃圾分类点投放生活垃圾。在他看来,实行垃圾分类后,小区明显干净多了。不单是他,邻居们也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欧潮洋:垃圾分一分,厦港美十分。垃圾分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习惯的养成。在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无形中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措施:目前,厦港街道辖内共设有177个垃圾分类点,有147个垃圾分类督导员。在下沃社区,实行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运模式,每天上午7点半至8点、晚上7点半至8点,采取“摇铃”方式提醒居民前来投放,在提高居民分类意识的同时,也杜绝了垃圾落地乱象。

  沙坡尾片区针对商家多的现状,采取商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直运,由两组四辆收运车每天两个时间段,通过“摇铃”方式提醒沿街店家前来投放垃圾,在源头做好“监控”工作,通过“车车对接”方式实现直运,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串起同心圆 见证好习惯

  在下沃社区,有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队伍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队员全部由退休的阿姨们组成。

  从发起至今,队伍已经换了好几代人,但她们巡逻的脚步从未停止。她们也见证了“思明习惯”的一步步养成。

  占红专:我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有近四年时间了。这四年时间,游客、居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习惯也越来越好了。之前,共享单车乱象普遍存在,现在设立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后,居民、游客都能按规定进行摆放,街区环境有序多了。

  措施:蓝天救援队、南普陀义工社、思明城市义工协会……小小的街巷,有着不少的志愿者。他们串联起同心圆,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铸就大爱厦港,也见证着“思明习惯”在厦港发出耀眼光芒。

  扫好“门前雪” 寸土均有责

  李军民是位于大学路上“晋洋楼”餐厅的店长。入驻厦港一年多来,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厦港的整洁与干净。扫好“门前雪”,是他一直奉行的“门前三包”准则。

  位于沙坡尾避风坞内的“独礼”因其独特的驻唱模式,每天都吸引不少居民、游客前来打卡,高楠楠是这家店的店长。

  李军民:每天下午,我们店都会准时冲刷店外地板,同时做好店外吸烟区域的卫生工作,维护好店外绿化,并设置垃圾桶,提醒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游客、居民素质普遍都很高,都有着很好的习惯,不会随意丢弃垃圾。

  高楠楠:我们每天店外的桌椅只摆在避风坞石头路区域,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不会把桌椅摆到木栈道一侧。我们严格按照街道摊规点相关规定,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措施:厦港街道采取设置摊规点,引导商家自我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明确“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相关职责。在沙坡尾避风坞内侧、碧山路菜市场延伸段、大学路等处设置“临时性规范管理区域”。通过承诺书签订及划线立牌,让其既具有厦港特色又符合居民群众需求。

  邻里间互助 生活更和谐

  张晗是巡司顶社区碧山临海小区党支部成员。疫情防控时期,她在小区业主群发起“邻里互助团购”倡议,建议邻居看到物美价廉物品时,在群里发起团购。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采买难的问题,还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

  张晗:推荐购买物品的业主即为当期团长,义务负责为邻居采购。到货之后,团长还要暂时保管物品或送货到家门口,方便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居家带娃的宝妈,邻里之间皆有相互帮助、爱邻助邻的好习惯。

  措施:巡司顶社区党委与捷安集团党支部、厦门晟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福建省微益助困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组建“近邻”物业服务队,在居民需要水电维护、修缮保洁等服务时,可享受就近物业维修人员的低偿服务。

  南华社区则组建共享服务志愿队伍,打破“围墙”共享水电维修、绿化养护、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物业管理资源,并提供便民采买、家政保洁等多元化便民服务。(海西晨报记者 刘宇瀚)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