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

向“善”前进 “爱”在湖里落地生花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12-28 07:33

  一年来,厦门市湖里区以“爱心厦门”建设为统领,积极先试先行,实施“五大行动”,健全“四项机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爱心示范工程、爱心特色项目、爱心建设品牌等极具湖里特色的创新内容。湖里区擦亮了疫情防控的爱心底色,浓厚了温情荡漾的爱心氛围,丰富了民生福祉的爱心内涵,积攒了向上向善的爱心底蕴,全面吹响了“以爱心为纽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湖里号角。

  向“善”前进,向“爱”追寻。近日,湖里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年来“爱心厦门”建设情况。

湖里区下大力气推进“爱心屋”建设,帮助残疾人就业。

  先行先试

  打响湖里爱心品牌

  去年12月26日,“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提出,城市的发展需要精神的力量,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爱心的润泽,将“爱心厦门”建设作为城市长远发展的一部分,动员全社会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以爱筑城。湖里区积极先试先行,用不断完善的建设体制,让爱心流淌在特区发祥地的每个角落。

  一年来,湖里区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完善湖里区“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补充实施方案,细化“爱心助残”等5大爱心行动和“爱心结对”等4项爱心机制具体举措,增加区商务局、区红十字会等13个部门为主体责任单位,新增部门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围绕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帮扶等精准施策,推出“五个一”示范工程,梳理出“爱心文明一条街”等特色爱心项目27项,进一步汇聚“爱心厦门”建设合力。

  机制建成后,湖里区先试先行,着力探索创新,首创将“爱心厦门”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并编制《湖里区“十四五”爱心事业发展及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等建设内容10余项,在全市当了样板、作了示范,打响了湖里爱心品牌,开了建设风尚之先河。

志愿服务在湖里随处可见。记者 唐光峰 摄

  不断探索

  让“爱心屋”持续发光

  庄树德是湖里街道爱心屋员工,也是首批在“爱心屋”就业的残疾人之一。左眼受伤的他,一度难寻一份工作。“爱心屋”不但给了他工作,也让他学会了销售,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

  实际上,除了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外,“爱心屋”也汇集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爱心企业主动捐助,并提供最优进货渠道;社区志愿者常上门帮忙打扫卫生、搬运货物;原本常去超市的附近居民和白领,也优先来此购物。

  如今,庄树德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卖出每一件商品。他说:“这样的关怀让他幸福感十足。”

  除了加大关爱帮扶力度,持续做好残疾人康复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构建服务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外,湖里区还下大力气推进“爱心屋”建设,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自立。

  5月15日起,湖里区先后建设8个“爱心屋”,安置14名残疾人和2名重度残疾人家属就业,通过党员“双报到”、发出爱心倡议、推行“爱心打卡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助力“爱心屋”运营,累计营业额近200万元。

  此外,湖里区还探索建设上线网络商城——湖里云上爱心屋,组织残疾人网络直播带货培训,开展网络直播带货,首场销售超1200万元。如今,湖里“爱心屋”在建设、运营、销售等诸多方面在全市一直处于前列。

  无所不在

  湖里爱心“不打烊”

  在湖里,“爱心厦门”将无尽的大爱转换成一件件“小事”,从老、弱、病、残、幼,到环卫工人等特殊岗位人群,一个都不能少,社会各界将爱和温暖传递给了这些群体。可以说,这一年来,湖里区爱心“不打烊”。

  敬老方面,湖里区打造江头街道金尚社区作为全国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项目试点单位,持续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积极发展医养结合机构,辖区医养结合机构已达9家,共拥有医养床位3546张,接收入住老人1152人,提供服务12114人次。

  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11人次,发放供养金188.29万元;实施低保救助6003户次9003人次,发放低保金843.4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075人次96.6806万元……一年来,湖里区也时刻将关怀、帮扶困难群体摆在重要位置,通过落实帮扶政策、结对帮扶精准到位,不断将帮困济弱落到实处。

  扶幼方面,湖里区形成合力且不断凝聚。运用青少年权益中心、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以及各类活动平台,开展线上“爱心扶幼”主题活动34场,覆盖人群8500多人次,线下以专场讲座、慰问关怀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73场,累计服务青少年达12000多人次,有效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率先在全区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以“爱心先锋”“家校共建”“助学关爱”“心理援助”四大行动为主的“爱心校园”建设,紧抓湖里区特殊教育学校(嘉禾学校)项目,爱心校园建设氛围浓厚,成效明显。

  对于特殊岗位工人,70余座“路巡驿站”“工会爱心驿站”“户外工作者驿站”在湖里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通过设立“爱心凉茶供应点”20余个,解决环卫工人、路巡员等特殊岗位工人的饮水、就餐等实际问题。此外,湖里区建成共享职工之家20家,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特岗工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抹亮色

  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有一抹亮色叫作“志愿红”,有一种担当叫“志愿者服务”。疫情防控期间,湖里的“志愿红”更是随处可见。湖里区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13000余名,组建成立358支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防疫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约1.5万场,参与志愿者总数逾6万人次。

  此外,湖里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申报工作,对志愿服务队伍进行摸底,共梳理各类队伍329支,提出申报的志愿服务项目42个,通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库,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今年,湖里区共新增注册志愿者8474人,在文明创建、日常爱心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在湖里,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展望2021

  以爱心赋能经济

  湖里区爱心办主任傅芳槐表示,2021年,湖里区将通过爱心点位、爱心路线、爱心片区等不同维度,配套展开相关的项目建设,把爱心事业培育为爱心产业,以爱心事业赋能城市经济,打造重点区域发展热点、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升市民消费需求,带动爱心事业空间布局积极为经济赋能,促进整体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在爱心帮扶方面,湖里区将紧贴群众实际诉求,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湖里区在将“爱心屋”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将网络与“爱心厦门”建设相结合,力促建设升级提质。(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