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深悟透 时代精华的丰富内涵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于:2021-11-30 07:34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在全面、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新论断、新评价,其意义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历史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及其几代主要代表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开创、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是在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创立的,也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创造。这一历史继承性,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及其几代主要代表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意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奋斗、牺牲和创造的主题归结。
  理论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面临全面实现小康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从实际出发,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重大时代课题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原创性理论,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创新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探索、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时代贡献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更深刻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更鲜明的民族形式、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时代贡献性,充分展现了新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和文化根脉的价值立场与求是精神,展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烙印着的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发展,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内涵,是当前亟需我们理论工作者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不仅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而且闪耀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必然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自觉而又创造性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高度自觉而又创新性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中国人民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着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这得益于习近平同志高度提炼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点、契合点,准确把握了二者有机结合的融合点、会通点,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
  续写百年主题的时代新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一个结合”向“两个结合”的拓展,是聚焦和呼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百年主题的时代诉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历史已经充分验证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所奉行的宗旨。为了这个宗旨,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这个宗旨,我们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更深刻、更本质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更完善的民族形式、更鲜明的精神标识,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主体性与中国特色。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全球现代化带来的政治多极化和生态危机、文化安全等时代课题,我们更需要牢记初心,在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自觉运用中国元素、中国智慧,在伟大梦想的追寻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走自己的路”的本质要求和时代命题。为此,我们应始终如一坚守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主题的时代新篇章。
  促进真理与优秀基因的融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不仅体现着人类价值的崇高追求,而且因其创新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但这一真理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一方面,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未能由其他各种政治力量来完成,而最终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来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和真理光辉。另一方面,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其曲折发展历程表明,真理价值的实现还取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取决于如何结合各国具体实际。鉴往知来,向史而新,百年大党需要从本民族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现代化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现代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基因、文明智慧,需要在新的时代视野下不断阐释和发掘,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更自觉、更主动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马克思主义,在推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使传统文化获得更充沛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普遍真理与优秀文化基因相互激活、互为补充、融合会通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的运用将呈现出更鲜明的中国特色,释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当代表征,成为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增强民族认同滋养先进文化。近代以来,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于历史任务和时代命题的需要,在吸收西方各种现代文化思潮和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否定态度。毛泽东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提出要“学习我们的历史遗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难、探寻复兴之路,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批判扬弃姿态本身,就潜在地包含和体现了中国人浓厚的“修、齐、治、平”的政治伦理情怀和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今天,经过几代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与卓绝奋斗,当代中国人可以用“平视世界”的眼光和心态,走出去看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儿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刻认识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源于传统、跨越时空、立足当代、融会中外、呼应现实的当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彼此映照、相互成就,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催生出当代中华文明的绚丽之花。
  筑牢文明新形态的厚实根基。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与取得的伟大业绩,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不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途径,其内在地包含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从善如流”的包容性和融涵力,决定了其开放性地吸收人类文明智慧的文化特性。但以往这种结合尚处于不自觉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诉求的考量,也是出于全球化背景下凸显中国文化自主地位之时代要求的考量,充分体现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跃进过程,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发展。在新发展阶段,自觉、能动地坚持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在赓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同时建构新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而且能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更加鲜明的民族形式;而这种民族形式的持续构建,既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成就了古老中华文明的新生,成为世界性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过程所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终结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历史标识;由此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以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惠及全球,使东方中国的世界身影更加伟岸。
  (执笔:福建社科院《福建论坛》执行总编辑管宁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