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成年人教育

“未未同鹭人”:“未”爱联名,守护少年的你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4-12-12 08:12

  近日,厦门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有关意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在推进法治厦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形成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厦门特色、具有典范意义、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此次发布的内容之一。而说起厦门本土社会支持体系品牌“未未同鹭人”,许多家长并不陌生。2019年4月,厦门市检察院联合市教育局、市司法局成立“未未同鹭人”讲师团,在原有检察官志愿者的基础上,由教师、司法行政志愿者共同参加,用法治发声,做未成年人的成长“同路人”。截至目前,已累计授课627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达1735万余人次。2022年3月,厦门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又合力将“未未同鹭人”升级为五大资源库,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法护航,“温暖”成长

  “一次次课程的完成,一份份经验的共享,一个个课件的优化,让我们知晓肩上重任之时,也知道有诸多同路人与我们并肩努力。我们走进传统名校,走进城乡接合部、偏远地区的学校与社区……”“未未同鹭人”讲师团成员用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团队成员多年来开展专题培训、推进亲职教育的历程。

  “为了未成年人保护,我们是同路人”是“未未同鹭人”的品牌主旨。近年来,“未未同鹭人”讲师团先后邀请团省委“福建青年讲师团”名师、高级企业培训师、未检业务专家、心理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对资源库成员进行培训,开展10余次现场观摩示范课,制作涵盖禁毒、预防性侵、预防校园欺凌等14个主题的40余个普法课件资源进行共享,充分引入“未检闽e站”元宇宙平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生态检察展厅等现有平台,开展各具特色的资源库专项培训,引入法律沙龙、模拟法庭、检察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未未同鹭人”讲师团成员、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老师黄琼英说,“每每有孩子告诉我说,‘谢谢您帮助我(们),让我懂得了如何爱自己和如何保护自己’,我就觉得很自豪、很值得!”

  今年8月,厦门市检察院联合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共同启动“未未说法”数字普法校本课程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具备教学资源数字化、讲师团队专业化、知识覆盖全面化、教学手段多元化等“四化”特色,推动法治教育进一步系统融入学校教育当中,调动全市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大资源库,帮扶更精准

  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需要社会大众的合力。2022年3月,厦门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合力将“未未同鹭人”升级为五大资源库——讲师团资源库、心理咨询师资源库、法律援助律师资源库、合适成年人资源库和青少年司法社工资源库。

  厦门市检察机关联合各单位,分别为五大资源库制定了相应的五个运行实施办法,同时共享给全市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合力。其中,讲师团由厦门市检察机关组织管理,青少年司法社工由团市委组织管理,合适成年人、心理咨询师由市妇联组织管理,法律援助律师由市司法局组织管理。

  “在与司法部门沟通协商后,我们会根据涉案未成年人的个性特征和自身优势,为其量身定制专属帮教方案。”在社工林幼妹的帮助下,因盗窃案被附条件不起诉的小Z(化名),在短短六个月的帮扶考察期内从一名奶茶店实习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店长。

  顺利完成蜕变的小Z非常感谢帮助他一路成长的检察机关和社工组织,便报名加入了集美检察院和欣立社工共同建立的“立青春”志愿者团队,还参与策划了“奶茶摊位”活动,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来帮助那些同样迷茫的青少年。

  像小Z这样的少年还有几个,他们在司法社工的帮助下,掌握了做奶茶、化妆、画画等技能,并通过志愿者服务,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影响了一个又一个涉案青少年,帮助他们重新振作、回归家庭。

  “入选资源库的人员由各单位层层筛选招募,通过为全市未成年人开展常态化法治宣讲,给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帮教等帮助,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社会支持体系,助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厦门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关爱为原点,以技能为半径,以培训互助为滋养,以合作融通为运笔,“未未同鹭人”画出一个又一个法治同心圆,成为鹭岛一张闪亮的未成年人保护名片。(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责任编辑:苏 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