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创建

同安:夯实网格化管理 构建基层防疫“红色堡垒”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1-09-28 07:54

同安区金海社区举行抗疫誓师仪式。(陈卫华 摄)
  9月27日,同安区出台《关于开展近邻党建引领“健康家园·无疫小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号召全区发挥近邻党建优势,压实网格化管控举措,并在基层党员群众中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筑起“零疫情”的最基层防线。
  在此之前,同安全区就着力在基层防控上下功夫,从城区到乡镇,下沉干部统筹、网格成员落实、党员带头、小区群众参与,多方合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力求把各项要求从严从实落在“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  下沉干部成为基层防控的中坚力量
  疫情防控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最大的力量也在基层。一个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一道道让群众放心的防护屏障。
  这其中,下沉干部成为基层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自9月17日首批次集结出发、勇赴同安区以来,厦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与区、镇干部一起,下沉至同安区141个村居支援一线抗疫工作。与此同时,同安区的机关干部结合精准“双报到”,自发到社区、小区,和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一同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小区闭环管理等工作。
  队伍迅速集结到位,更关键的在于科学部署。记者了解到,在同安区,城区、城乡接合部、农村根据各自实际,由下沉干部与当地的社区工作者搭班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最后一公里”防控工作。
  在祥平街道,当地根据工厂、出租房众多的实际,把网格管控细化到每一栋楼、每一个楼道,配备市、区、镇街的下沉党员干部,每个重点区域划分一个党员责任区,每一个重点楼栋由党员“楼长”专门紧盯,迅速在社区一线拉起一道道“红色防线”。下沉干部郑秀文兼任陆丰社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赴同安区抗疫以来,她带领党员干部踏遍社区的每个角落,每天在一线工作的时间超过18个小时。
  在汀溪镇,“无疫村镇”创建同步开展,各村(社区)成立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由下沉村(社区)的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任书记,全面负责本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9月24日,莲花镇军营村成立以市管干部为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全面统筹领导全村疫情抗击工作,进一步夯实组织领导力量。
  就这样,依托下沉党员干部的中坚力量,同安全区基层迅速形成“镇街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小区(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楼栋长”的防控体系,同安区利用党建优势,把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有效向基层延伸,也让疫情防控的安全线把守得更严。
  细化网格  725名网格长全员上岗专盯细节
  “这些登记重点人群一定要全部排查完,我们带好核酸采样设备,随时准备现场采样。”24日傍晚,祥平街道阳翟社区的网格长卢士阳和医疗工作者、社区人员一同走进辖区网格的民房,他们排查的重点人群大部分是腿脚不便的老人。
  22日起,同安区实行防控网格化管理,将全区划分为725个网格,落实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24日上午,全区725名网格长正式上岗。开展防控网格化管理之后,同安区网格内实行“自然村、小区封闭管理,人员不流动”,此举有助于基层尽快实现“基数清底数明、全员核酸检测有序、点对点追踪到位”的有力有序管理。
  这些网格长也带着队员把工作的重心盯在细节上——管控措施是否到位,信息登记是否完备?事无巨细的反复斟酌,只为确保防控工作做得更到位。
  这一举措也为此次开展的“无疫小区”创建奠定了工作基础。当前,同安全区的网格力量全员出动、逐栋扫楼,做到全面摸排、不漏一人。以陆丰社区为例,目前已通过各类渠道核查数据1000多人次、上门摸查3900余户,为重点人群上门开展核酸检测,并逐一做好健康管理等工作。
  网格管理人员在落实“敲门行动”对重点人群实行上门采样、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一人的同时,也利用网格化管理便利,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网格管理人员有效拉近了社区群众的心,他们不仅是特殊时期的管理者,而且是群众的贴心联系人。
  群防群治  依托基层力量织密防控网
  “保持一米距离,戴好口罩!”在西安社区,同安区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李玉花拿着扩音器,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秩序;在丙洲社区,同安区创业促进会志愿服务队陈明旺引导老年人走绿色通道……在同安基层防控中,志愿者们成为主力军,而他们不少人就是社区的居民。
  同安区充分发动辖区内的党员、退伍军人、返乡青年、退休干部职工、老人协会、物业员工、驻区单位、热心居民等力量,建立起党建引领下群众自发自治、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工青妇、老年人协会等各类群众组织齐上阵、共抗疫的强大合力。
  记者了解到,结合近邻党建引领下的“无疫小区”创建,同安区聚焦疫情防控中群众新的“急难愁盼”,把实事办到疫情防控“最需要”、人民群众“真需要”的地方。
  接下来,同安区将加强对居民心理动态的疏导干预,并安排24小时热线;对村(居)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残疾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深入了解个体情况和需求,明确帮扶内容,实现精准关爱帮扶。(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