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的节日

厦门集美区积极宣传引导绿色文明祭扫 弘扬文明新风尚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04-07 07:44

志愿者手把手教高发成老人“云祭扫”。(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摄)

志愿者在入山口向村民发放宣传单,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灌口镇志愿服务队 供图)

  清明假期迎来祭扫高峰。为避免人员聚集,厦门市集美区委文明办联合各镇街、社区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广泛调动志愿服务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宣传,引导村居民用云祭扫、代理祭扫、书写寄语等方式缅怀先人、遥寄情思,实现文明祭扫抗疫情、别样清明一样情 。

  此外,为帮助老年人更便捷地使用手机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志愿者们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手把手教他们学会云祭扫。

  宣传引导 

  市民云祭扫居家缅怀先人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节,集美区暂停了所有墓园骨灰楼群众现场祭扫活动。为满足市民缅怀先人的愿望,集美区殡仪服务站特别举办清明代祭仪式,辖区各骨灰楼工作人员提供代祭扫服务,让市民居家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事实上,早在3月中旬,集美区就提前策划布局,充分发挥辖区5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和上万名志愿者优势,深入村居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推送今年清明祭扫相关政策规定。各街道、社区联合社工和志愿者,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宣传册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村居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并开展在线教学,指导大家通过云祭扫追思亲人,用讲先人故事、书写寄语、制作思念卡等文明、绿色、创新的方式,度过这个特殊的清明节。

  大中小学也行动起来,引导青少年采取居家追思、网络祭扫、撰文追怀等方式缅怀先人先烈,进而“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文明绿色祭扫。杏东小学以中队为单位,通过钉钉群召开“云队会”,号召同学们在线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从而加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我决心遵照陈嘉庚先生的教导,牢记‘诚毅’校训,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树立理想,准备着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奋斗!”4月4日上午,集美小学学子们在各自的家中,面向屏幕上嘉庚先生画像庄严宣誓。据了解,集美大学、集美中学、集美小学等校每年清明都要开展的集中祭扫校主陵墓活动,今年改为以线上祭祀的形式举行,师生相约共赴“网上云祭园”,祭奠校主陈嘉庚先生,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

  值守巡查 

  上山祭扫每家不能超过3人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这是农村地区清明节时的典型场景,但今年为避免人员聚集,集美区对村民上山祭扫实行“限流”,每家祭扫人员不能超过3人,且要签署一份《集美区清明节期间安全祭扫承诺书》,承诺摒弃烧纸等祭祀陋习。

  “礼敬逝者应重于心而不拘于形,别样清明一样情,请文明祭扫。”清明假期,一批志愿者自发前往山口、拐仔溪、田头、双岭、坑内水库和坑内双龙潭等入山口,设置值勤点,向村民发放宣传单,普及传统祭祀的安全隐患,并上山巡查,将文明祭扫理念推广到“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周卫修告诉记者,往年有的村民会号召外地族亲回乡祭扫,家庭集体上山人数多达数十人。今年在“限流”基础上,集美区还提前介入,劝返大量计划返乡祭扫的人员,并加派人值守入山关口,把好安全关。

  “明白了,我们绝不使用明火,你们也辛苦了。”在志愿者的劝说下,许多村民表示理解和支持,愿意配合疫情防控大局,践行移风易俗理念。今年清明,集美区上山祭扫的人数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

  志愿服务 

  手把手教老人使用云祭扫 

  “先在网上创建账号,然后输入故人的名字,写下寄语、送鲜花……”4月4日,在灌口镇田头村,66岁的高发成正在志愿者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云祭扫。他说:“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祭拜先人,十分方便。”

  高发成是一名退伍老兵,多年来他与战友们保持着一个传统,每隔一年就组织一次聚会,并集体到当地的烈士陵园献花,纪念那些“未到场”的战友。2016年,他们相聚在曾经挥洒青春的地方——永春;2018年,战友们在江西瑞金的革命根据地再次“会师”。今年,他们本来相约在井冈山再会,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未能赴约。

  “我已经掌握了云祭扫的方法,接下来要多练习几次,为牺牲的战友创建纪念馆,发到战友群里,让大家一起来接力祭扫。”高发成说。

  像高发成一样,不少老人因不会使用云祭扫,感到失落和着急。连日来,集美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深入这些老人家中,耐心教学,让他们及时掌握云祭扫方法。(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