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播报

[思明]美好生态如诗如画 幸福城区共建共享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07-07 08:02

  筼筜湖碧波荡漾、白鹭低飞;东坪山绿意流淌、山泉叮咚;鼓浪屿白浪拍岸、琴声悠扬……走进厦门市思明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美城区画卷缓缓展现在世人面前。奋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厦门市思明区像绣花一样精细抓好城区管理,让高颜值在镜头之前也在生活之中,在绿水青山也在背街小巷。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有花、近邻互助,这便是思明居民的日常生活写照。厦门市思明区兼顾城区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在“岛内大提升”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推窗见绿、四季有花,这就是思明居民的日常生活。图为美丽的白鹭洲风光。厦门日报航拍

  精致提升

  精益求精美化城区景观

  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让视野更加通透,孩子们在塑胶地面上嬉戏玩耍,大人们坐在石凳上乘凉“话仙”——一幕幕充盈着满满幸福感的生活画面,每天傍晚都在祥滨路与厦禾路交叉口的祥滨文明园里“上演”。

  住在附近的何先生常带着3岁儿子何洪逸来这里休闲玩耍。说到祥滨文明园的改造提升,何先生竖起大拇指表示非常满意,“孩子玩得开心,我们大人舒心、放心,这就是最朴实的幸福感。”

  移植补植解决植物过密问题,进一步增加活动空间和步道,精致提升后的祥滨文明园备受居民好评。公园中设置的“诚信”主题特色凉亭,更是巧妙地突出了绿色生态与文化交融的中心城区气质。

  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城区的形象和品位。思明区聚焦群众需求,以质量代替数量,科学升级间绿透绿,打造布局更加合理、更具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和文化内涵,为美丽鹭岛增添别样魅力。

  时下,中山公园、莲花公园等改造提升工作也进入了设计阶段,更多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为城市增光添彩。

  精雕细琢刷新城区颜值。针对市政道路,信息设施、卫生设施等“城市家具”,思明区建立损坏设施快速发现和修复机制,让市政设施始终维持在高品质状态。

  古城西路人行道改造、禾祥西二路人行道提升维护、松柏片区道路改造提升……伴随着一次次改造、提升、美颜,从老城区到东部新城,城区景观风貌日新月异,城区功能品质飞跃提升,中心城区更加宜居和浪漫。

  精细治理

  精心管养优化人居环境

  组建“五分钟活力圈”微信群,商户、居民和辖区部门单位线上及时互动,共建有序景区环境;执法人员定点巡查,占道经营、垃圾堆放等现象成为过去式;商家装上油水分离装置解决油水混流问题,呛人的油烟味消失殆尽……人气景点厦港顶澳仔“猫街”旧貌换新颜。

  破解市容管理难题,思明区的街道、城管、派出所、商家和居民共同行动,在实践摸索中开创猫街管理新模式——信息通、路面通、地下通的“执法小三通”,既维护了商圈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居民营造文明安定的居住环境,更为游客提供了舒适惬意的旅游环境。

  镜头切换到会展北片区,这里科学设置的共享单车专用停放区让停车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远处的岭兜旧村改造现场,房屋拆除后的地块上新添了一抹抹绿色,拆除工地通过覆盖绿化,实现了有效防尘、减少污染。

  让厦门的天更蓝、水更清,一场全域排水管网“大体检”正有条不紊推进。思明区运用管道检测“机器人”等多种创新技术手段检测管道,提高管网溯源排查的作业效率,目前项目已经完成83.6%。

  一方面精细雕琢,提升外在颜值;一方面注重生态保护,提升内在涵养。思明区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善待自然与历史的馈赠,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首创“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并打造升级版“文物宣导”模式。目前,思明辖内共有32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被近350名文物保护志愿者逐一认领,让文物有人守护,让文明人人践行。

  同心协力,让思明因我而更美丽。从垃圾分类到“净走”行动,思明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共筑生态文明城区。6月初,以嘉莲街道为试点,思明区率先全市开展多领域精细化垃圾分类,将塑料制品纳入可回收体系,探索完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助力生态文明的高标准建设。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区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思明区持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在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上下苦功,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治理能力强化治理效能,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亮点

  “近邻”模式 让城区更温暖

  思明区像绣花一样精细抓好城区管理。图为鼓浪屿和鹭江道一带景色。

  思明之美,不仅体现在高颜值的外在“形象”上,更蕴藏于有温度的内在“品质”中。

  在坚定不移加快城区建设、擦亮中心城区“面子”的同时,思明区更扎实做好城区“里子”,走出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坚持内外兼修,打造近悦远来的幸福思明。

  走进思明区中华街道仁安社区的苏厝街心公园,只见五六位居民正围坐在党群议事亭里喝茶看报、闲话家常。本部巷党支部书记苏晶说,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由社区党员、居民和共建单位这一社区大邻里共同养护的,“家事国事都聊,有好事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帮。”

  仁安社区的“好事一起做,困难一起帮”,便是思明区特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近邻”模式的一个生动实践样本。

  把基层治理的工作重心调整到做细做实群众工作上来。近年来,思明区大力弘扬“远亲不如近邻”文化,积极提倡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邻里一家亲,并将其推广到社会治理全域,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把群众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就地就近融合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打通党群联系“最后一米”,让城市治理变得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效率、更具有人情味。

  如今,“近邻”模式基因已广泛深植于思明区的10个街道、98个社区。小到路灯破损、衣服随意晾晒,大到道路修整、煤气管道安装……都能在“近邻”这个强有力的网络中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正是这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有力推动就地就近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到社会共治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思明区以“近邻”模式为依托,进一步实践“三个十”创建行动,通过社区、小区、“三高”龙头企业党建典型点的示范带动,着力探索总结一批运用“近邻”模式提升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目前,部分示范点建设已颇有成效——在社区、小区,深入开展联建共建,推动资源力量不断向基层集聚,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思明区在奥佳华等“三高”龙头企业一手抓基础,一手抓典型,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厦门日报记者林雯 吴燕如)

责任编辑: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