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厦门:筑造爱心典范之城 多举措助力疫情防控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03-02 10:18

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为厦门赠送疫情防控物资。

  全民防疫,共守家园,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根植于记忆的不凡时刻。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厦门人以爱心为旗帜,守望相助,志愿支援抗疫,奉献不求回报,为凝重的战疫带来一丝暖心的色彩。这股爱心力量,来自于厦门的文明积累,来自于“爱心厦门”建设的广泛动员。

  自“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厦门将弘扬善行大爱、培育公民美德作为厦门市中心工作,集各区各部门之力推动。厦门制定工作纲要,设立“爱心办”与厦门市委文明办合署办公,负责督促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工作,分阶段分重点推进“爱心厦门”五大行动和四大机制。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爱心办加强统筹指导,部署“爱心厦门”助力“战疫”五项行动,进一步汇聚爱心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守护全体市民的幸福生活。

  【爱心助残】

  为残疾人创造包容环境

  生活在厦门的残疾人幸福指数很高。最近,疫情打乱了市民生活,残疾人也受到影响,幸好许多帮助措施及时出现:市残联正在制定措施,对残疾人创办的盲人按摩店、个体工商户、企业(含民非)等有实际租赁的,给予租金、场所消毒、防护用品等方面补贴;心欣幼儿园的老师们为特殊孩子设计了居家锻炼小游戏,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活动;爱心人士谢启明拄着拐杖来回奔波,帮助残疾人到夏商门店领取口罩并送货上门。

  扶残助残的氛围,随着“爱心厦门”建设不断浓厚。厦门市残联正在推进思明区厦港街道、中山路和湖里区万达广场的4处“爱心屋”建设;同安区新建的4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中已有3家在装修,很快,许多残疾人将借此实现辅助性就业。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文旅局、各区人民政府等21家相关单位已根据责任分工制定了“爱心助残”首批无障碍改造项目清单,着手进行整改;厦门市公交集团投放的5辆配有无障碍设施的公交车已在5条线路上正常运行,今后残疾人的出行将更方便。透过这些行动,全市上下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爱心敬老】

  新的惠老项目不断推出

社区干部上门关爱老人,教他正确佩戴口罩。

  今年1月,网友在街头拍下的一幕曾温暖无数人的心:当时已近晚高峰,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扶着助行器,艰难地走在莲花北路的机动车道上。“人行道上路不平,老人推着助行器不方便,但走在车流中也太危险了。”嘉莲交警中队的2名执勤人员发现后,立刻上前护送。不到1公里的路程,他们耐心陪老人走了40分钟,直到他安全到家。

  这只是“爱心敬老”在厦门蔚然成风的一个剪影。2020年春节前夕,厦门市老龄委联合市老年基金会、海西晨报社为116名困难老人实现微心愿,各涉老单位纷纷开展慰问困难老年人活动,爱心持续涌动。随着“爱心厦门”建设进一步提出在全社会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社会环境,我市在落实好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高龄津贴、老年免费乘车优待等政策时,不断推动新的惠老项目落地。

  2019年以来,厦门市、区卫健委在思明区南华社区、内厝社区,湖里区金尚社区等启动了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老年人特别是失独、病残、空巢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服务,通过个案咨询、举办讲座等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市民政局拟定了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经调研已初选5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信息化设施设备项目和12个爱心敬老餐桌项目。

  【爱心济困】

  动态跟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把爱心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爱心厦门”建设通过“爱心济困”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困难群众关爱体系,尤其是动态跟进困难群众的处境为他们及时解忧解难。

  今年,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年,厦门市民政部门于元旦春节期间慰问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13452人,发放慰问经费1327.30万元。各级残联、妇联、计生协等也纷纷慰问重点困难对象。市慈善总会联合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了一场“慈善年夜饭”发放活动,发动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捐赠,为我市3100多户困难家庭赠送价值120多万元的慈善年夜饭。这一有心之举让困难群众深受感动之余,也深受鼓励。

  当疫情发生时,厦门市多部门纷纷行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门针对低保对象享受待遇到期的一律延保;对新申请社会救助等认定的开通“绿色通道”,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共临时救助762人次、124万元。市民政局还通过12349养老服务平台,组织全市854位助老员深入社区,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社部门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加强就业帮扶。

  【关爱特岗】

  改善环卫工户外工作条件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环卫工人、公路养路工人等特殊岗位职工顶着酷暑严寒,为城市洁净默默付出,他们是可亲可敬的劳动者。倡导全社会尊重关爱特殊岗位工人是“爱心厦门”建设的“五大行动”之一。

  按照部署,厦门市持续加强“爱心驿站”建设工作,为特殊岗位工人改善工作环境。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在市环卫中心设置了“爱心驿站”示范点,并与市总工会梳理了全市366个“爱心驿站”的具体分布点,方便各区协调环卫工人就近使用。市交通运输局也根据公路养路工人的需求,对全辖域公路附近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初步拟定了岛内3个,集美7个,海沧9个,同安6个,翔安4个“爱心驿站”的设置位置。

  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在疫情期间,市市政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为环卫工人、公路养路工人制定了知识手册、工作指南,指导他们做好自身防护。全市13个爱心企业单位共给环卫工人捐赠了14.3万件防护用品,全家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多家门店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敬意和健康关怀。

  【爱心扶幼】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爱心小书包对我们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我就是借助《地球和太阳》理解的。”在此前翔安新圩学校举行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小学生陈梓欣高兴地说。陈梓欣口中所说的“爱心小书包”,是我市“爱心扶幼”的一项创新举措。为促进厦门市资源相对有限的农村小学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的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了爱心小书包公益项目,筹募善款制作了5000个爱心小书包发给10所小学。

  关爱少年儿童就是关爱祖国的未来。自“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启动,厦门市加大了“爱心扶幼”力度。共青团、工会、妇联、市慈善总会等各成员单位利用两节时间节点,走访慰问困境儿童和困难职工、困难家庭子女4150余人(户),发放慰问金、慰问物资480多万元。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2份关爱儿童新政策,健全困境儿童服务保障体系。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开通心理热线,开展青少年心灵关爱活动。团市委总结湖里区青少年权益中心工作模式和经验,并指导集美、同安整合现有资源率先启动区级权益中心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据悉,自今年1月以来,厦门市各相关单位以专题讲座、亲子课堂、冬令营等形式,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青春自护,平安春节”主题活动50余场,覆盖青少年群体1万余名。

  【爱心结对】

  暖心“亲戚”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厦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倾情开展“爱心结对”。

  生活在厦门的困难群众今年纷纷多了“亲戚”,他们带着温暖、问候与鼓励而来,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在“爱心厦门”建设中,我市建立“爱心结对”机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力行,使困难群体人人有人帮。

  家住集美区后溪镇的孤困老人王淑卿,从小患有腿疾,上了年纪后风湿病缠身。今年,市直机关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黄继红与她结成爱心对子。第一次上门,黄继红与她认了亲戚。没多久,黄继红又来了,还带着两盒麝香壮骨膏,她说:“上次您说腿脚不好,我帮您带了两盒药,您先试试效果,可以的话,下次我再带给您。”一番真心话让王淑卿老人的泪水盈满了眼眶。

  用心用情办实事,这样动人的故事不断在党员干部和爱心结对对象间上演。据了解,市委组织部在与市民政局、残联、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商讨、梳理出困难户情况的基础上,在“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前就提前完成爱心结对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进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300多名处级以上和部分科级党员干部及3700多个机关、事业、国企党支部,与1.1万个困难户结成“亲戚”,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

  【爱心捐献】

  战疫期间各界踊跃捐款捐物

  近段时间,我们在为一线医务人员奋战疫情感动的同时,也为另一股力量而感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在后方筑起了一道爱心防线。其中,有平凡的市民、87岁老军人葛永贤捐出10万元表示要为国分忧;有爱心企业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又倡议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作贡献,带动捐款100余万元;还有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采购物资,为我市疫情防控解燃眉之急。

爱心人士购买口罩赠送村民。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27日,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累计收到捐赠我市爱心款3241.9万元,市慈善总会累计收到捐赠我市爱心款592.96万元,市统战系统发动海外港澳同胞捐赠我市333.73万元,民政系统发动社会组织给厦门捐赠2000.78万元,在厦台商台企捐赠给厦门472.5万元。同时,收到捐赠给我市医疗物资:口罩330.64万个,防护服、隔离衣7.74 万件,医用手套115.15万双,护目镜2.22万件。

  我市积极健全“爱心捐献”工作机制,加强爱心款物监督管理,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捐赠行为,建立工作跟踪制度,市民政局指导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等12家单位依法公开募捐备案,督促各有关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持续公布疫情防控捐赠款物接收分配情况。截至2月27日,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市慈善总会已经分别拨付市卫健委2219万元、455万元用于全市医疗系统疫情防控。

  慈善之心是厦门人的精神内核。“爱心厦门”建设要求将乐善好施的美德传承下去。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市民政局积极发动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参与“爱心厦门”建设,以爱心捐赠、爱心义卖、爱心义拍等方式,集合社会之善为困难群体送去了关心关爱。

  【爱心服务】

  推动立法保障志愿者权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厦门志愿者的身影。当疫情来袭,厦门蓝天救援队迅速取出储备在防灾减灾中心仓库的23万只口罩及手套、防护服等物资,免费分发给社区居民和相关单位。在劝导市民尽量少出门的时候,他们却不惧危险走出家门,深入厦港一带社区开展消杀防疫工作,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宣传。

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对进出小区人员测量体温。

  据悉,市委文明办、市爱心办发挥“志愿服务110”作用,针对疫情防控先后发出倡议、作出部署,开展“志在战疫,愿爱无疆”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制作相关H5宣传推送,承诺、转发人数突破30万人。全市4517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在“志愿厦门”平台发布658个项目,为辖区内医学观察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及困难群众提供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代购代送生活及防护用品、测量体温、心理援助等服务。为保障志愿者权益,市委文明办为志愿者增加了20万元/人的疫情防控保险。

  自“爱心厦门”建设启动以来,市委文明办从打造品牌、阵地建设、搭建平台、完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机制,提升各类志愿服务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加挂“爱心厦门”标识站点364个。组织“最美爱心身影”摄影摄像大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与市民政局联合推动我市志愿服务立法工作,目前《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草案)》已完成,列入厦门市2020年立法正式项目。

  【爱心文化】

  传递正能量让爱照亮厦门

  爱心久久为功,重在氛围营造,耳濡目染。“爱心厦门”建设强调做好“爱心文化”营造,在市爱心办的推动下,厦门市启用了“爱心厦门”标识,开通“爱心厦门”微信公众号,传播身边正能量。

公交车突发故障,市民齐心推车。

  厦门市委宣传部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发出“爱心厦门”倡议书,组织市属媒体开设爱心专栏专题讲好“爱心厦门”故事。截至目前,厦门日报社累计刊发“爱心厦门”相关报道近400篇,厦门广电集团累计排播“爱心厦门”相关报道1300篇次(仅首播)。此外,在厦门市约1.4万块户外电子显示屏高频率刊播爱心标语口号,组织各网站平台精心策划体现“爱心厦门”的原创图文、动漫、H5等,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广爱心主题歌曲30首、反映“爱心厦门”和疫情防控主题文艺作品711件,有力提升了爱心行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爱心感召下,一个个相互守望的故事在厦门温暖展开。当疫情发生,300多名厦门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舍小家为大家,为疫情防控英勇“逆行”。爱心接力,我市从交通出行、生活物资保障、子女就学、老人就医等多方面,对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关心关爱与服务保障,为他们守护好“小家”。一项项爱心之举,折射出厦门日臻浓厚的爱心氛围。(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