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志愿服务

厦门湖里:居民争当文明使者 助力城区文明建设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2020-09-23 08:04

吴清伟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整理共享单车。 陈财根 摄

  无物业小区里,党员、居民志愿者齐动手,修剪绿化、清运垃圾,家园更整洁舒适;家门口的共享单车规整停放,出行道路畅通,市民主动认领志愿服务,为文明城区献力;车辆遇到正在作业的环卫工人,自觉减速让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志愿红”随处可见,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我们走进厦门市湖里区,看看居民如何化身文明使者,助力城区文明建设。

  提升小区环境 

  修剪绿化清理楼道,洁净家园一起出力 

和旭里小区居民在林荣华家楼下讨论志愿服务项目。

  “吃饭了吗?”“一起来泡茶啊。”昨天晚饭过后,家住湖里区和旭里小区的63岁居民林荣华刚走出楼道,就遇到几位邻居乘凉、喝茶、聊天。

  之前,这个无物业小区一度没有业委会,绿化多却无人管理,垃圾死角没人打扫、蚊虫滋生,居民甚至不愿在院子里多逗留,更别提在这喝茶聊天了。

  经过濠头社区10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和旭里小区热火朝天的洁净家园行动,修剪绿化、清理楼道,家园舒适整洁了不少,小区外围的乱停车问题也将通过画线规范管理。林荣华是其中一名居民志愿者,他将一截截被台风刮下来的树枝拖出小区。“我们小区党支部书记朱星楼和党员们起了个好头,很多居民纷纷站出来参加防疫、修路灯。”林荣华说,他也是看到大家都在为家园提升奔忙,所以也来搭把手,“以后有机会还会参与”。

  此外,林荣华看着楼道口长势不佳的绿化以及夹杂在绿化丛中的垃圾,就动手清理收拾。他将自家的吊兰、芦荟、发财树等绿植搬到20号、21号楼门口,每天清晨五六点起来浇水,在楼道口开辟出一块整洁的居民休闲空间。

  不仅是和旭里小区,湖里各小区里都随处可见“志愿红”、文明风,居民们挽起袖子洁净家园、倡导文明出行。在鑫海湾小区,居民老任刚从山西来厦门,也跟着小区Ai禾缘志愿服务队的邻里们做起志愿服务。他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是因为女婿要上班,拜托他代参加。清理完楼道里的垃圾、不起眼的垃圾死角后,他主动要求继续参加小区志愿服务,“这活动太好了,只要我在厦门,我还要参加”。鑫海湾小区Ai禾缘志愿服务队里,年纪最大的志愿者蔡颖已经76岁了,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她还活跃在服务一线。

  维护公共秩序 

  规范摆放共享单车,“净滩”活动捡拾垃圾 

志愿者洁净家园。 陈财根 摄

  走上湖里街头,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家住建邦大厦的吴清伟看到,家门口的道路畅通了。原本,那里有共享单车乱停放挡道,“人行道变得很拥挤”,从家里走到公交站常要七扭八拐,偶尔还要走到机动车道上。江头街道吕厝社区针对台湾街一侧共享单车、电动车乱停放问题,联合物业公司画线规范管理,还人行道给市民。

  看着街头的“志愿红”,49岁的吴清伟也到社区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志愿服务,帮忙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大家都在为文明城市做贡献,我也想出一份力”。他说,小区里以前烦人的小广告也不见了,这些离不开文明湖里人的努力。

  “叔叔,垃圾袋可以给我一个吗?”在五缘湾海边,有孩子告诉五缘湾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陈世峰,自己也想加入“净滩”活动。今年5月,水救队志愿者开始加入“净滩”活动捡拾垃圾,劝导文明旅游、垃圾不落地。他们既守护安全,也美化家园,起到了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加入。

  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做文明的践行者。“垃圾越来越少,是游客、市民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的文明表现。”陈世峰说,一开始,每名志愿者每天在沙滩上捡拾的垃圾可以装2至3袋,如今,经常只有零星被潮水冲上来的垃圾。6月25日傍晚,水救队志愿者还在两小时内救起3名溺水者,赢得游人的盛赞。

  传递爱心能量 

  为环卫工减速慢行 “爱心屋”温暖助残 

兴隆社区大唐一期党支部设立爱心饮水站。

  清晨5点,天微微亮,闫振国就起床收拾出门,5点半准时到达南山路,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7点半左右,他已将路段清扫干净。上班早高峰来了,这时候,他又开始做绿化带养护工作。

  “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能为文明湖里添彩。”闫振国是一位“城市美容师”,在日常工作中,从山西来厦的他深深感受到这座文明城市带给他们的尊重。他说,在道路上工作时,他从未听过身后车辆按喇叭催促他,大家都会减速、慢行,“尤其是公交车司机都会给我们让行……”

  不仅如此,送水送早餐的热心市民、爱心企业也让环卫工感受到文明厦门的暖暖爱心。在宜宾路,湖里区设置“路巡驿站”,并利用辖区内的小木屋改造、设置17个“爱心驿站”,让环卫工、快递员、交通警察、志愿者等路面上的高温工作者有地方避雨、有地方休憩,还提供防暑饮品、应急药品、微波炉、手机充电器等便民物品,为他们解决饮水、就餐、休息等问题。

  今年7月,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大唐一期党支部开设沿街“爱心饮水站”,免费提供西瓜、绿豆汤、四果汤等,为户外劳动者送上一份夏日清凉。

  爱心,在湖里这片崇德向善的土地上“刷”出最温暖的文明底色。金山街道现有残疾对象一千余人,通过打造“爱心屋”项目来爱心助残。2012年来到金山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的小黄,一直积极参与就业实践,听说“爱心屋”建成,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很开心能来‘爱心屋’工作,这样的平台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真的很好,我们既可以证明自己,又可以用微薄的力量回馈社会”。

  据悉,湖里区“爱心屋”采用“政府搭台、部门监管、国企(集体)运作”的经营模式。目前,全区设有8个“爱心屋”,解决了16名残疾人和1名重度残疾人家属就业问题,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万元。(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责任编辑:苏文彬